学习啦>学习方法>初中学习方法>初一学习方法>七年级语文>

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本古诗词

妙纯分享

  意境是诗人在七年级语文古诗中创造的情景相融、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,具有审美价值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本古诗词,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。

  七年级语文下课本古诗词

  课外古诗词背诵

  山中杂诗

  年代:南北朝 作者:吴均

  山际见来烟,竹中窥落日.鸟向檐上飞,云从窗里出.

  竹里馆

  年代:唐 作者:王维 体裁:五绝

  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.

  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.

  峨眉山月歌

  年代:唐 作者:李白 体裁:七绝

  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.

  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.

  春夜洛城闻笛

  年代:唐 作者:李白 体裁:七绝

  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.

  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.

  逢入京使

  年代:唐 作者:岑参 体裁:七绝

  故园东望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干.

  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.

  滁州西涧

  年代:唐 作者:韦应物 体裁:七绝 类别:山水

  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.

  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.

  江南逢李龟年

  年代:唐 作者:杜甫 体裁:七绝

  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.

  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.

  送灵澈上人

  年代:唐 作者:刘长卿 体裁:五绝

  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.

  荷笠带斜阳,青山独归远

  约客

  年代:宋 作者:赵师秀 体裁:七绝

  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.

  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.

  论诗

  年代:清 作者:赵翼 体裁:七绝

  李杜诗篇万人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.

  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.

  七年级语文课外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

  《题西林壁》

  作者:苏轼

  原文:

 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
 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  注释:

  1、题西林壁: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。西林寺在庐山西麓。题:书写,题写。西林:西林寺,在江西庐山。

  2、横看:从正面看。庐山总是南北走向,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。侧:侧面。

  3、各不同:各不相同。

  4、不识:不能认识,辨别。真面目:指庐山真实的景色、形状。

  5、缘:因为;由于。此山:这座山,指庐山。

  诗意:

  从正面、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、山峰耸立,从远处、近处、高处、低处看庐山,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。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,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。

  赏析:

 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,游览庐山。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,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。《题西林壁》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,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,并借景说理,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,如果主观片面,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。

  开头两句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实写游山所见。庐山是座丘壑纵横、峰峦起伏的大山,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,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。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、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。

  后两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是即景说理,谈游山的体会(心中所想)。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?因为身在庐山之中,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,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,局部而已,这必然带有片面性。游山所见如此,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。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,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——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,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,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;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,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,摆脱主观成见。

  这是一首哲理诗,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,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,借助庐山的形象,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,故而亲切自然。

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本古诗词相关文章

1.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

2.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十首

3.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大全

4.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

5.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古诗

    24003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