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啦>实用范文>其他范文>事迹>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(五篇)

小姚分享

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先进,学习先进。要达成此目的,首先要吸引读者,感染读者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1

何贤达,湖南平江人,1979年出生。1995年高中毕业后,他曾南下广东打工。在东莞一家合资企业,他从流水线装配工干起,他埋头干活,深受赏识,后来学了电工。小何上中学时物理学得很好,很快就如鱼得水;后来他被当地一家大酒店聘为兼职电工师傅,薪资不菲。

一次,他陪姐姐回平江老家,正赶上县武装部搞预备役民兵训练。这回集训,负责训练的廖科长看上了何贤达。“你小子,天生就是个当兵的料!不去部队上穿回军装,可惜了。”打工仔何贤达无论是站军姿、走队列,还是射击、投弹,都练得那么严谨到位,一丝不苟,成绩也遥遥领先,所有课目都拿了优秀。

廖科长的一番鼓励,撩动了何贤达的心思。他当即表示说自己愿意去当兵。他果断辞去了广东那边的工作,等待军营的召唤。

何贤达底子好,头三个月新兵训练,成绩优秀;后三个月学专业技术,他会电工,看电路原理图,轻车熟路;更复杂的控制原理和液压等知识,他刻苦钻研。

何贤达因为成绩优秀被分到某部。可是,部队临时驻在偏僻山沟里废弃厂区,武器装备未到位,用来练习的是一个个纸盒子,只在上面画了些按钮和指示灯,官兵们成天对着这些假的“仪器”训练。

这可真叫作纸上谈兵了。

这时,又一拨新兵入伍了,上级派他到新兵连,却不是去训兵,而是干炊事员。

来到炊事班,他才发现这行当不简单。他从小没下过厨房,得从最起码的烧火学起——部队当时用的是87式炊事车,得用鼓风机摇着生火,何贤达常被熏得一头一脸的烟灰,全没了训练场上的潇洒样儿。他又不能抱怨——班里只有他啥饭菜也不会做,只能烧火。等这关熬过去了,才慢慢“升职”到了切菜、做米饭馒头,有时老班长也“开恩”,亲手教他炒上一两个菜。渐渐地,大家发现他炒出的菜别有一番风味。他做的馒头也明显具有“何氏风格”:白俊整齐,松软适度,吃着喷香。

这就是何贤达的过人之处。干啥都不会甘于平庸,都肯下功夫动脑筋,能在最不起眼处给人一个惊喜。摇身变成“一号手”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2

2000年8月,一营执行任务。何贤达干的是普通号位。此前他多次完成任务,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,在阅兵村火线入党。

任务完成后,担任“一号手”的干部因家中有事,提前回去了。突然接到上级通知:任务在采集数据中遇到一些问题,还要再来一次。现场负责的谈副营长正犯愁呢,何贤达跑来“请战”:“副营长,他的位置我能干,能不能让我试一下?”“一号手”,可是难度最大、专业知识最复杂的岗位,向来由院校毕业的干部担任。何贤达能行吗?

结果,不论是理论考试,还是模拟操作、常见故障应对,何贤达都对答如流,手到擒来。谈副营长和几位资深号手又惊又喜。就这样,何贤达毛遂自荐,解了燃眉之急。

原来,何贤达的这些本事,都是悄悄学来的。他在普通号位任务不重、时间较多,又兼着营里保密员。于是他利用这些条件,自学了“一号手”所需的全部专业基础知识,终于有了用武之地。

这也是该部第一次由士官代替干部走上这一岗位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3

当兵第三年,何贤达就当了班长,这一当就是十年。

当年何班长带的新兵、如今已是上士的张国胜说,有一回轮到一班楼道卫生值日,战士们清扫厕所时以为够干净了,可是何班长走进来,一眼就看见墙壁瓷砖有水渍,“他没说话,回到宿舍把自己的洗脸毛巾拿上,愣是用它去擦瓷砖!”战士们赶紧乖乖地取来毛巾跟着擦拭。最后班长并没发火,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想让大家记住,在一班干任何事情,都得用一班的标准!

进了一班,训练要比别人苦,劳动要比别人累,熬夜也比别人多。为什么一班的士兵还那么“死心塌地”地愿意呆在一班,追随他们的班长?这当然跟何贤达的带兵方法有关,跟他的个人魅力有关。

战士小方曾在营部当通信员,因为恋爱问题未处理好,放到一班来“锻炼”。小方成天无精打采。何贤达介入这事,向小方问明情况后,主动和女方联系,劝说对方面对现实,感情这东西是不可强求的,当断不断,终受其害。女方终于被打动了。小方得知后,感激不已,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训练中,再也不拖全班的后腿,内务评比还拿过几回第一。后来复员回乡时,他搂着班长哭成了泪人儿:班长你放心,不论我到了哪里,一定要给咱一班争光,给大哥争气!

这些年为了当个好兵,为了带好一班,何贤达最感到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父母。和妻子恋爱时只通过电话和书信交流,好不容易休假去了她在重庆的家,见面还不到两小时就接到部队急电,连夜赶回。定下婚期,还是因部队需要两次推迟。说起这些,何贤达眼睛含着泪花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4

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进入新时代、踏上新征程的今天,英雄人物受崇敬、英雄事迹在传扬、英雄血脉正传承、英雄精神励后人。

作为军队代表,余海龙本来是空降兵某营的一位政治教导员。在谈到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时,他的回答是:“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,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。”

余海龙说,人民军队英雄辈出:“新时代更应该崇尚英雄、传承英雄精神,应该是大家争当英雄的伟大时代。”

据余海龙介绍,他所在的空降兵部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。一代代官兵不辱使命、不懈奋斗,以实际行动续写英雄故事。如,1998年“九八抗洪”,用生命守护大堤;汶川抗震救灾,15名空降勇士五千米高空惊天一跳写忠诚;2020年抗疫抗洪,哪里需要、哪里危急,我们就奋斗在哪里。“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,在去年抗洪现场,一名战士向卫生员要了好几支藿香正气水,卫生员问他为什么一下子要这么多?他回答说,天气太热,我怕扛不住,多喝几瓶就能多坚持一会儿。这名战士才18岁,但已经懂得了军人的使命和担当。”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5

2014年10月,余海龙作为空军唯一基层代表,参加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,近距离地感受革命道路的筚路蓝缕,“如何保持住黄继光老班长为连队注入的那股血性,始终使官兵保持冲锋姿态”的叩问直击余海龙的心灵。“作为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指导员,弘扬英雄精神、培育英雄传人,始终是我心中最厚重的责任。”在连荣誉室的英雄黄继光塑像前,余海龙告诉记者。

在六连,新兵下连、新干部报到时,都要上好寻根塑魂“第一课”: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连队荣誉室,听的第一堂课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事,学的第一首歌是《特级英雄黄继光》,看的第一场电影是《上甘岭》,在黄继光班保留英雄的床铺,黄继光班班长调整要举行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。

面对新时期优良传统“传什么、怎么传、传到哪里”的时代考问,不断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。结合战斗力标准和“新一代革命军人”好样子大讨论,余海龙组织连队举办“假如我是黄继光,我该怎么做”群众性讨论,并且常态开展“黄继光好战友”活动,把英雄精神具体为“20个提倡、20个反对”的行为规范,还将连队历史上288名战斗英雄、标兵模范的事迹编撰成故事集、英雄谱,激励官兵立足岗位当英雄。

一段时间,网上出现抹黑英雄黄继光、邱少云等论调。历史真相不容歪曲,余海龙和连队官兵决心用行动捍卫英雄,攻破谎言,守住网络“上甘岭”。连队通过“我们和英雄在一起”网络名人进军营等活动,携手新媒体挺进主战场、打响主动仗,实时发声传递网络正能量。余海龙还率先成立创客团队,以“弘扬英雄精神、争当英雄传人”为创作主题,制作推送微电影、宣传片及H5、动漫作品等,《渴望光荣》《模范的连队,英雄的传人》等原创MV一经空降兵融媒体推出,网络点击量数百万次,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英雄连队、英雄传人。

    15448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