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啦>实用范文>其他范文>事迹>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范文【五篇】

小姚分享

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,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1

2000年8月,一营执行任务。何贤达干的是普通号位。此前他多次完成任务,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,在阅兵村火线入党。

任务完成后,担任“一号手”的干部因家中有事,提前回去了。突然接到上级通知:任务在采集数据中遇到一些问题,还要再来一次。现场负责的谈副营长正犯愁呢,何贤达跑来“请战”:“副营长,他的位置我能干,能不能让我试一下?”“一号手”,可是难度最大、专业知识最复杂的岗位,向来由院校毕业的干部担任。何贤达能行吗?

结果,不论是理论考试,还是模拟操作、常见故障应对,何贤达都对答如流,手到擒来。谈副营长和几位资深号手又惊又喜。就这样,何贤达毛遂自荐,解了燃眉之急。

原来,何贤达的这些本事,都是悄悄学来的。他在普通号位任务不重、时间较多,又兼着营里保密员。于是他利用这些条件,自学了“一号手”所需的全部专业基础知识,终于有了用武之地。

这也是该部第一次由士官代替干部走上这一岗位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2

当兵第三年,何贤达就当了班长,这一当就是十年。

当年何班长带的新兵、如今已是上士的张国胜说,有一回轮到一班楼道卫生值日,战士们清扫厕所时以为够干净了,可是何班长走进来,一眼就看见墙壁瓷砖有水渍,“他没说话,回到宿舍把自己的洗脸毛巾拿上,愣是用它去擦瓷砖!”战士们赶紧乖乖地取来毛巾跟着擦拭。最后班长并没发火,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想让大家记住,在一班干任何事情,都得用一班的标准!

进了一班,训练要比别人苦,劳动要比别人累,熬夜也比别人多。为什么一班的士兵还那么“死心塌地”地愿意呆在一班,追随他们的班长?这当然跟何贤达的带兵方法有关,跟他的个人魅力有关。

战士小方曾在营部当通信员,因为恋爱问题未处理好,放到一班来“锻炼”。小方成天无精打采。何贤达介入这事,向小方问明情况后,主动和女方联系,劝说对方面对现实,感情这东西是不可强求的,当断不断,终受其害。女方终于被打动了。小方得知后,感激不已,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训练中,再也不拖全班的后腿,内务评比还拿过几回第一。后来复员回乡时,他搂着班长哭成了泪人儿:班长你放心,不论我到了哪里,一定要给咱一班争光,给大哥争气!

这些年为了当个好兵,为了带好一班,何贤达最感到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父母。和妻子恋爱时只通过电话和书信交流,好不容易休假去了她在重庆的家,见面还不到两小时就接到部队急电,连夜赶回。定下婚期,还是因部队需要两次推迟。说起这些,何贤达眼睛含着泪花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3

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进入新时代、踏上新征程的今天,英雄人物受崇敬、英雄事迹在传扬、英雄血脉正传承、英雄精神励后人。

作为军队代表,余海龙本来是空降兵某营的一位政治教导员。在谈到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时,他的回答是:“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,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。”

余海龙说,人民军队英雄辈出:“新时代更应该崇尚英雄、传承英雄精神,应该是大家争当英雄的伟大时代。”

据余海龙介绍,他所在的空降兵部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。一代代官兵不辱使命、不懈奋斗,以实际行动续写英雄故事。如,1998年“九八抗洪”,用生命守护大堤;汶川抗震救灾,15名空降勇士五千米高空惊天一跳写忠诚;2020年抗疫抗洪,哪里需要、哪里危急,我们就奋斗在哪里。“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,在去年抗洪现场,一名战士向卫生员要了好几支藿香正气水,卫生员问他为什么一下子要这么多?他回答说,天气太热,我怕扛不住,多喝几瓶就能多坚持一会儿。这名战士才18岁,但已经懂得了军人的使命和担当。”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4

2014年10月,余海龙作为空军唯一基层代表,参加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,近距离地感受革命道路的筚路蓝缕,“如何保持住黄继光老班长为连队注入的那股血性,始终使官兵保持冲锋姿态”的叩问直击余海龙的心灵。“作为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指导员,弘扬英雄精神、培育英雄传人,始终是我心中最厚重的责任。”在连荣誉室的英雄黄继光塑像前,余海龙告诉记者。

在六连,新兵下连、新干部报到时,都要上好寻根塑魂“第一课”: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参观连队荣誉室,听的第一堂课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事,学的第一首歌是《特级英雄黄继光》,看的第一场电影是《上甘岭》,在黄继光班保留英雄的床铺,黄继光班班长调整要举行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。

面对新时期优良传统“传什么、怎么传、传到哪里”的时代考问,余海龙注重寻找答案,不断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。结合战斗力标准和“新一代革命军人”好样子大讨论,余海龙组织连队举办“假如我是黄继光,我该怎么做”群众性讨论,并且常态开展“黄继光好战友”活动,把英雄精神具体为“20个提倡、20个反对”的行为规范,还将连队历史上288名战斗英雄、标兵模范的事迹编撰成故事集、英雄谱,激励官兵立足岗位当英雄。

一段时间,网上出现抹黑英雄黄继光、邱少云等论调。历史真相不容歪曲,余海龙和连队官兵决心用行动捍卫英雄,攻破谎言,守住网络“上甘岭”。连队通过“我们和英雄在一起”网络名人进军营等活动,携手新媒体挺进主战场、打响主动仗,实时发声传递网络正能量。余海龙还率先成立创客团队,以“弘扬英雄精神、争当英雄传人”为创作主题,制作推送微电影、宣传片及H5、动漫作品等,《渴望光荣》《模范的连队,英雄的传人》等原创MV一经空降兵融媒体推出,网络点击量数百万次,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英雄连队、英雄传人。

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篇5

作为基层党代表,余海龙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,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建连之魂、育人之本,关注官兵思想的动态,人尽其才。

余海龙首先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,写下20余本学习笔记、30余篇体会文章,10余次参加空军宣讲团到基层一线宣讲。继而余海龙开始当起了理论的“翻译员”,用战士的语言、鲜活的事例,讲活大道理、讲实小道理。今年春节之后,受到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启发,余海龙查资料、找案例、制作多媒体课件,精心准备了一堂《从诗词大会感受文化自信》连队党课,以介绍军旅诗词为切入点谈如何建立军人的文化自信。这让习惯于听大课、记笔记的官兵普遍感觉耳目一新,六连战士杨鹏鑫说:“形式有趣,大家都愿意听!学习的兴趣也浓了。”

如今在六连,重要讲话精神蔚然成风,六连官兵也迅速成长起来。“黄继光班”副班长叫程强,2008年汶川地震时,黄继光英雄连的空降兵在其家乡什邡英勇救灾的情景,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部队回撤时,12岁的程强高举“长大我当空降兵”的牌子为官兵送行。6年后,年满18岁的程强参军入伍,来到了黄继光六连,如愿当上空降兵,实现了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”。

古田全军政工会后,余海龙在空降兵部队第一个开通“英雄连的故事”官兵亲属微信群,在做好脱密处理的前提下,他定期分享官兵的成长故事,宣传连队传统,和官兵亲属探讨成长问题,让他们参与到连队思想政治工作中,构建起部队、社会、家庭“三位一体”大政工格局。

    1544874